2025 暑期課程現正火熱招生!等經致中文補習團隊幫你中文絕地翻身!

【DSE中文文化知識補充】 《左傳》 文化價值及藝術特色

【中國文化知識補充】DSE中文八篇建議篇章《曹劌論戰》出處——左傳

September 11, 2025
適用年級: 高中
分卷: Paper 1 Part B, Paper 2

自2018文憑試增加課文問答部分,相信同學們都能掌握十二篇範文內容。惟在2024年起,考評局增添了「八篇建議篇章」,令同學們在準備時頗有壓力。除了要深入了解文章內容以外,對篇章所屬的著作也需有一定了解,方能融會貫通。想要中文好,除了含英咀華,亦要知人論世,方能提升整體的語文能力。今天,讓小編帶大家認識《曹劌論戰》的出處——《左傳》,深入分析其文化價值、敘事技巧和藝術特色,保證令大家能對《左傳》有更深入的了解!

《左傳》介紹

《左傳》為中國文學史上首部具完備敘事的編年體史書,以春秋時代魯國為中心,按時間為敘事中心。廣傳作者為春秋時期魯國人左丘明所著,原稱《左氏春秋》,與《春秋公羊傳》和《春秋穀梁傳》合稱《春秋三傳》。左丘明與孔子同時代,被《史記》作者司馬遷稱為「魯君子」,品行高尚,意志堅定,秉筆直書,寫出《左傳》,其被奉為儒學經籍之一。《左傳》篇幅浩繁,所涉內容包括諸多領域,如政治、風俗、文藝、軍事等。除了敘述歷史以外,《左傳》亦有引經據典,佐證儒家治世理念,有「文章之祖、敘事之宗」的美譽。

文化價值:君子精神

先秦典籍中,經常有著作對君子風度作闡釋,尤其是《左傅》運用生動的人物描寫,以突出春秋時期的君主在嘉言懿行中實踐君子精神。

以《左傅·成公·成公九年》為例:

君子也,言稱先職,不背本也。樂操土風,不忘舊也。稱大子,抑無私也,名其二卿,尊君也,不背本,仁也,不忘舊,信也,無私,忠也,尊君,敏也,仁以接事,信以守之,忠以成之,敏以行之,事雖大必濟,君盍歸之,使合晉楚之成,公從之,重為之禮,使歸求成。

《左傳》記載身陷囹圄的鍾儀被評為君子,在說話、撫琴等行為都表現不忘故舊,尊崇國君。在儒學之中,「仁」的表現之一為忠誠。因此,在鍾儀和范文子的對答後,鍾儀被釋放並促進了晉楚兩國的交好。以此可見,《左傳》所呈現的君子形象除了知識淵博,道德內涵亦十分高。而《左傳》在記敘中,亦深化儒學的君子思想,知禮、守禮、明德、敬德。《左傳》描述了勵精圖治的國君(如公子鮑)、恪盡職守的賢臣(如管仲、晏嬰)、睿智忠勇的平民(如鉏麑),令君子形象貫穿全著。

敘事技巧:諸侯興亡

《左傳》所記載的春秋時代政權新舊交替、風雷激蕩,因而其對諸侯的霸業和滅亡有詳細記錄,令後世得以參考。《左傳》主要刻畫賢君明主和昏君庸主,並結合作者的感情,奠定中國歷史中「知興替,明得失」的寫作範式。

以《左傳·隱公·隱公十一年》為例:

君子謂鄭莊公於是乎有禮,禮經國家,定社稷,序民人,利後嗣者也,許無刑而伐之,服而捨之,度德而處之,量力而行之,相時而動,無累後人,可謂知禮矣。

《左傳》記載鄭莊公入許城後,莊公交代大夫百里奚輔佐許叔,又命鄭大夫公孫穫不要與許國相爭。《左傳》認為鄭莊公在這件事上符合禮儀。因在儒學的概念上,「禮」能管理國家,安定社會,使百姓尊卑有序,為子孫後代造福。許國不遵守法度,鄭莊公就討伐它,降服了就赦免它,考慮德行而設身處地去做,衡量力量而行事,觀察時機而行動,不連累後人,可以說是懂得禮的了。《左傳》以「君子謂」突出對鄭莊公的欣賞,更令後世知道「禮」是如何實踐。

以《左傳·襄公·襄公十四年》為例:
夫君,神之主而民之望也。若困民之主,匱神乏祀,百姓絕望,社稷無主,將安用之?弗去何為?

《左傳》認為如果人民財產貧困,祭祀缺乏,百姓無望,國家社稷沒有主持者,君主便無用於民。若君主知禮,便能得後世推崇;若君主無道,百姓便失去希望,那社稷難以維持。從以上兩例子可見《左傳》的興亡思想十分深,奠定了後世借古鑒今,經世致用的史學風格。

藝術特色:引詩隱喻  

《左傳》除了記錄春秋史事以外,亦描寫了不同歷史人物的言行。其中一大特色便是多引用《詩經》以作隱喻。《詩經》被儒家推崇備至,稱其「溫柔敦厚」,甚至產生「詩教」之說。《毛詩序》亦言:「故正得失,動天地、感鬼神,莫近乎詩。先王以是經夫婦、成孝敬、厚人倫、美教化、移風俗。」可見《詩經》對後世的深遠影響。因此,《左傳》亦多引用《詩經》作互文,其詩學亦對後世産生深遠影響。

以《左傳·成公·成公九年》為例:
冬,十一月,楚子重自陳伐莒,圍渠丘,⋯⋯詩曰,雖有絲麻,無棄菅蒯,雖有姬姜,無棄蕉萃,凡百君子,莫不代匱,言備之不可以已也。

於成公九年,楚國因莒國軍事防禦較弱而連破莒國三城。而其實在莒國被伐前,晉使申公巫臣已力勸莒侯多加防禦,惟莒侯不以為然,自招惡果。因此《左傳》引《詩經》作喻,說明即使有絲、麻等高級織料,亦不應捨棄菅蒯;雖有姬、姜(美人),亦不應捨棄卑賤低下的人。《左傳》引《詩經》說明國家亦時刻作準備,不可輕敵,不可懷僥倖之心。 

如對於初中中文、DSE中文有任何問題,如私人補習、網上補習等,或者想知道更多關於DSE的資訊,歡迎Follow「學博教育中心 Learn Smart Education」 Facebook page IG,以及 Issac Lo 的 IG,入面有所有你想知道和你需要知道的DSE資訊,助你全力應戰DSE!

如果你對以上內容有任何疑問,歡迎WhatsApp查詢

繼續閱讀

【DSE中文寫作手法】超詳細解析!卷一卷二必用:人物描寫法、景物描寫法
DSE中文卷一閲讀理解必定會考同學不同的寫作手法。釐清這些寫作手法後,幫助同學應付卷一閱讀理解外,也有助同學處理DSE中文卷二寫作喔!因此,今天就先為大家整合了十... >>>>繼續閱讀>>>>
【DSE中文卷二寫作】中文作文必備四大結構:審題、立意、選材、佈局
不少同學在面對DSE中文卷二寫作時,看完題目後,還沒有具體想法就立即下筆,邊想邊作,以爲能夠把握時間,分秒必爭。事實上,這個做法很容易令到文章結構散亂,沒有重點... >>>>繼續閱讀>>>>
【DSE中文】十二篇範文溫習題(附答案)(中)
DSE 中文卷一中的十二篇範文是已知的必考範圍,相信大家都對它們不陌生。對於閱讀理解能力不高的同學而言,這十二篇範文絕對是能夠提升 DSE 中文卷一考試表現的關鍵。因... >>>>繼續閱讀>>>>
【DSE中文】十二篇範文溫習題(附答案)(上)
DSE 中文卷一中的十二篇範文是已知的必考範圍,相信大家都對它們不陌生。對於閱讀理解能力不高的同學而言,這十二篇範文絕對是能夠提升 DSE 中文卷一考試表現的關鍵。因... >>>>繼續閱讀>>>>
【DSE中文卷二寫作能力】狀元中文卷二5**的應試策略,原來秘藏在這裏!?
DSE中文卷四説話被取消後,DSE中文卷二寫作與卷一閲讀理解的分數比重都由24%增加至32%。不少考生因爲理解錯題目要求,就一子錯,滿盤皆落索。大部分的考生對中文卷二寫... >>>>繼續閱讀>>>>
【DSE中文卷一閱讀理解】死亡之卷,你有所不知的必備應試策略大公開!
自從DSE中文卷四説話被取消後,DSE中文卷一閲讀理解的分數比重由24%增加至32%。向來被視爲「死亡之卷」的卷一,不少學生對於卷一的答題次序和方向都十分迷惘。同學千萬... >>>>繼續閱讀>>>>

繼續閱讀

【中國文化知識補充】DSE中文八篇建議篇章《曹劌論戰》出處——左傳
借景抒情,即是借助於對自然景物和生活場景的描繪,從中抒發自己的感情。這種抒情方法,要求描寫景物時,要有真情實感;要把自己的感情融於景物之中,使被描寫的景物特... >>>>繼續閱讀>>>>
【DSE中文】中國文化知識補充-《春江花月夜》的藝術手法及賞析
借景抒情,即是借助於對自然景物和生活場景的描繪,從中抒發自己的感情。這種抒情方法,要求描寫景物時,要有真情實感;要把自己的感情融於景物之中,使被描寫的景物特... >>>>繼續閱讀>>>>
【DSE中文】中國文化知識補充——先秦學術思想 
在卷一範文和文言文的部份,很多篇章也與先秦學術思想有關,即是儒家、道家等不同派別的事實,同學又有否想過為何會出現這些思想呢?其實最主要的因素也是與當時的社會... >>>>繼續閱讀>>>>
【DSE中文】卷一閱讀&卷二寫作奪星技巧——借物抒情
借景抒情,即是借助於對自然景物和生活場景的描繪,從中抒發自己的感情。這種抒情方法,要求描寫景物時,要有真情實感;要把自己的感情融於景物之中,使被描寫的景物特... >>>>繼續閱讀>>>>
【DSE中文】中國文化知識補充——必學「五常」
不論是在卷一或是卷二的DSE題目中,也會圍繞着五常的思想,又即「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」,同學可嘗試從根本理解五常的具體意義,懂得如何適當地理解和運用五常,幫助閱讀... >>>>繼續閱讀>>>>
【DSE中文】中國文化知識補充——孔子(教育篇)
孔子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,也是香港學生最熟悉的中國文化人物,不論是在小學學習的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悅乎」,還是中學學習的「君子求諸己,小人求諸人」... >>>>繼續閱讀>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