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暑期課程現正火熱招生!等經致中文補習團隊幫你中文絕地翻身!

【中國文化知識補充】 先秦學術思想

【DSE中文】中國文化知識補充——先秦學術思想 

August 28, 2025
適用年級: 高中
分卷: Paper 2

在DSE中文卷一範文和文言文的部份,很多篇章也與先秦學術思想有關,即是儒家、道家等不同派別的事實,同學又有否想過為何會出現這些思想呢?其實最主要的因素也是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有關。 

西周推行封建制度,周公制定禮樂制度,重視家族和祭祖,奠定了中國文化的基礎。周平王東遷後,王室衰落,諸侯兼併篡弒,導致社會動盪,封建制度解體。及後,很多貴族在戰爭中淪為平民,也把本來只保存在貴族社會中的知識帶到民間。各諸侯謀求富強爭霸,主動招攬人才。與此同時,知識分子面對動盪的政局,也積極尋求拯救時弊的方法。 

因此,在春秋戰國時期,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現象。先後有九流十家的出現,其中最重要的儒家、道家、墨家、法家,也是較常出現在試卷題目之中。小編已整理上述四家的基本原則,幫助同學掌握這些先秦學術思想核心思想,在文言篇章理解、範文答題以及寫作立意方面的運用。 

先秦學術思想——儒家

 1. 宗教觀

孔子對於「鬼神」,抱「存而不論」的態度,故孔子答子路問鬼神生死曰:「未能事人,焉能事鬼。」又說:「未知生,焉知死?」對於敬天祭祖,則在道德觀念而立言,指出祭祀時須持誠敬之心,乃對天地祖先心存顧念感恩之心,由是提出「務民之義,敬鬼神而遠之」。

2. 道德觀  

儒家以「仁」作為統攝諸德的最高理想,是個人修養的最高標準。仁是人與人之間的同情心,是人道的實踐,表現人性之合理行為:施之於父母為「孝」;施之於兄弟為「悌」;盡己所能為「忠」,推己及 人為「恕」。孔曰成仁,孟曰取義。「義」是人之所以為人之道,亦是實現仁愛的一種責任行為。義之所在,甚至捨生以成仁。 

3. 人生觀 

孔子主張把「仁」擴充到政治上去,是為「仁政」。由此則有孟子「民 為貴,社稷次之,君為輕」的民本說,認為國家存在的唯一理由是保障人民的利益。其次,君民關係是對等、互動的:「君視臣如草芥,則臣視君如寇讎。」其三,肯定人民具革命的權利,所以武王伐紂,「聞誅一夫紂矣,未聞弒君也」,是合理的做法。  

道家

1.  宗教觀

老子否定上帝的存在,認為宇宙並沒有甚麼主宰,天地萬物的運行生滅,純粹循着自然規律運行,並無人格化、道德化的神祗。他強調「道 法自然。」商周的傳統宗教信仰認為,上帝是世界的創造者與主宰者。道法自然的觀含否定了超自然意志的支配,具有無神論的性質。

2.  道德觀 

道家主張「絕仁棄義」。由於道家以為事物皆正反相對相生、互相依 存,所以仁義是罪惡的衍生物,即所謂「大道廢,有仁義;六親不知,有孝慈」。反過來看,若屏棄仁義道德,反可生孝慈親愛。而且,道家強調人順應自然,仁義是違反自然之道的強生之物。 

3.  人生觀 

道家認為事物發展到盡處,便會走到它的反面,越是堅強的東西就越 容易毀折;處於剛強的,最終就會轉化為柔弱而歸於失敗。所以反過來,要把握、保持着弱勢,具體表現是「夫唯不爭,故天下莫與之爭」,主張不進取,不競爭。  

墨家

1.  倫理觀:兼愛 

墨子目擊社會的苦痛災難,尋思其形成之故,得到的答案是:「以 不相愛生。」所以他提出「兼愛」的主張,把愛別人與愛自己相同,把愛別人的父母親戚與愛自己的父母親戚相同,推而廣之,人人相親相愛,不分彼此,那麼世間上所有紛爭,都可解決。 

2. 戰爭觀:非攻  

「非攻」是指不侵略、不攻擊別人。戰爭雖或可對少數國家有利,但卻造成天下利益的受損。在墨子眼中,凡以大欺小、以強凌弱是義之戰,由是他提出「非攻」之說,反對侵略戰爭。再進一步講,不單不攻擊他國,更要協助小國自衛防守,止戰救弱。 

法家

1. 人性論 

法家則認為人只有自私,並無仁義可言。無論父子、夫妻、君臣皆只有利 害,別無其他。親如父子,都是互相利用;夫妻,靠男女感情關係相結合; 君臣之間,是權勢的交易,亦無情義可言。法家以為人無可救藥,只有以 嚴刑峻法禁止他們違規的行為。 

2. 法、術、勢 

法家的目標則在於建立一國上下君臣百姓所共同遵守的法制。法律具有客觀性、普遍性、公平性,一旦觸及法例,賞罰必然執行,絕無例外。此法家以為君主之位乃天下間之最大者,為人臣所窺,故君主以「術」駕馭百官,「因任而授官, 循名而責實」。按能力授官;按表現賞罰。法家認為政治的重心,在權力而不在道德,君主集權有「勢」,方能治民。所以, 法家則以君為本,強調君勢的高壓統治。 

同學可透過學習這些先秦學術思想,從根本認識儒家、道家、墨家、法家的原則,才能更容易掌握篇章背後的立意,答題方向自然會更清晰。而且,這些文化概念也很適合同學放在卷二作文立意反思的部份,在記敘文或是議論文也相當適用,因此同學也可溫習先秦學術思想的社會背景和核心思想,這是中文卷中重要的中國文化概念。 

如對於初中中文、DSE中文有任何問題,如私人補習、網上補習等,或者想知道更多關於DSE的資訊,歡迎Follow「學博教育中心 Learn Smart Education」 Facebook page IG,以及 Issac Lo 的 IG,入面有所有你想知道和你需要知道的DSE資訊,助你全力應戰DSE!

如果你對以上內容有任何疑問,歡迎WhatsApp查詢

繼續閱讀

【DSE中文寫作手法】超詳細解析!卷一卷二必用:人物描寫法、景物描寫法
DSE中文卷一閲讀理解必定會考同學不同的寫作手法。釐清這些寫作手法後,幫助同學應付卷一閱讀理解外,也有助同學處理DSE中文卷二寫作喔!因此,今天就先為大家整合了十... >>>>繼續閱讀>>>>
【DSE中文卷二寫作】中文作文必備四大結構:審題、立意、選材、佈局
不少同學在面對DSE中文卷二寫作時,看完題目後,還沒有具體想法就立即下筆,邊想邊作,以爲能夠把握時間,分秒必爭。事實上,這個做法很容易令到文章結構散亂,沒有重點... >>>>繼續閱讀>>>>
【DSE中文】十二篇範文溫習題(附答案)(中)
DSE 中文卷一中的十二篇範文是已知的必考範圍,相信大家都對它們不陌生。對於閱讀理解能力不高的同學而言,這十二篇範文絕對是能夠提升 DSE 中文卷一考試表現的關鍵。因... >>>>繼續閱讀>>>>
【DSE中文】十二篇範文溫習題(附答案)(上)
DSE 中文卷一中的十二篇範文是已知的必考範圍,相信大家都對它們不陌生。對於閱讀理解能力不高的同學而言,這十二篇範文絕對是能夠提升 DSE 中文卷一考試表現的關鍵。因... >>>>繼續閱讀>>>>
【DSE中文卷二寫作能力】狀元中文卷二5**的應試策略,原來秘藏在這裏!?
DSE中文卷四説話被取消後,DSE中文卷二寫作與卷一閲讀理解的分數比重都由24%增加至32%。不少考生因爲理解錯題目要求,就一子錯,滿盤皆落索。大部分的考生對中文卷二寫... >>>>繼續閱讀>>>>
【DSE中文卷一閱讀理解】死亡之卷,你有所不知的必備應試策略大公開!
自從DSE中文卷四説話被取消後,DSE中文卷一閲讀理解的分數比重由24%增加至32%。向來被視爲「死亡之卷」的卷一,不少學生對於卷一的答題次序和方向都十分迷惘。同學千萬... >>>>繼續閱讀>>>>

繼續閱讀

【DSE中文】中國文化知識補充——先秦學術思想 
在卷一範文和文言文的部份,很多篇章也與先秦學術思想有關,即是儒家、道家等不同派別的事實,同學又有否想過為何會出現這些思想呢?其實最主要的因素也是與當時的社會... >>>>繼續閱讀>>>>
【DSE中文】卷一閱讀&卷二寫作奪星技巧——借物抒情
借景抒情,即是借助於對自然景物和生活場景的描繪,從中抒發自己的感情。這種抒情方法,要求描寫景物時,要有真情實感;要把自己的感情融於景物之中,使被描寫的景物特... >>>>繼續閱讀>>>>
【DSE中文】中國文化知識補充——必學「五常」
不論是在卷一或是卷二的DSE題目中,也會圍繞着五常的思想,又即「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」,同學可嘗試從根本理解五常的具體意義,懂得如何適當地理解和運用五常,幫助閱讀... >>>>繼續閱讀>>>>
【DSE中文】中國文化知識補充——孔子(教育篇)
孔子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,也是香港學生最熟悉的中國文化人物,不論是在小學學習的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悅乎」,還是中學學習的「君子求諸己,小人求諸人」... >>>>繼續閱讀>>>>
【DSE中文寫作】中文卷二5**必用寫作構思——借物抒情
你是否在寫作時,對所謂「意象」感到百思不得其解?即使絞盡腦汁,你都難以想出有深度的文章內容?只要你是以上的情況,那你在DSE的寫作中難以得到高分⋯⋯物件雖沒有生命... >>>>繼續閱讀>>>>
【DSE中文寫作】中文卷二5**必用寫作構思
你是否每次寫作時,都要用超過10分鐘構思立意,深感難以下筆?即使絞盡腦汁,你都難以想出有深度的文章內容?只要你是以上的情況,那你在DSE的寫作分數頗不樂觀⋯⋯5**的... >>>>繼續閱讀>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