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常規課程現正火熱招生!等經致中文補習團隊幫你中文絕地翻身!

師說

【師說】DSE中文卷一|十二篇範文語譯+主旨+賞析(附DSE相關題目及答案)

May 25, 2023
適用年級: 高中, 初中
分卷: Paper 1 Part A, Paper 1 Part B

相信同學對DSE中文卷一的十二篇範文都不陌生,但溫習起來都頗費神,又要背原文,又要溫習語譯,又要溫習主旨、文章重點、寫作手法等。小編替大家整合了韓愈《師說》的語譯、主旨、段旨、論證手法、說理手法,以及歷屆DSE相關試題,助同學一臂之力!

《師說》一文作於唐德宗貞元十八年。當時韓愈擔任國子監四門博士,是一個從七品的學官,官位不高。於是韓愈針對當時「恥學於師」的門第風氣,便寫了《師說》一文。由於唐代以官位的高低作為區分門第的標準,當時的士大夫,普遍對從師有「位卑則足羞,官盛則近諛」的心理。韓愈寫《師說》目的就是抨擊這種錯誤風氣,提出「古之學者必有師」、「道之所存,師之所存」的主張。

作者簡介

韓愈,字退之,唐代河陽人,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,與柳宗元均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,合稱「韓柳」。韓愈自幼刻苦力學,通曉羣經,潛心古道,他反對六朝以來之駢偶文風,提出「古文」概念,主張「文以載道」、「詞必己出」、「唯陳言之務去」,繼先秦、兩漢以來的散文傳統,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。韓愈去世後,卒謚「文」,故後世又稱韓愈為「韓文公」。

《師說》語譯及注釋

《師說》原文第一段

古之學者必有師。師者,所以傳道、受業、解惑也。人非生而知之者,孰能無惑?惑而不從師,其為惑也終不解矣。

原文第一段注釋

學者:求學的人。
所以:用以、用來。
道︰道理,主要指儒家之道統、學說。
受業︰講授經書課業。「受」,通「授」,傳授。
人非生而知之者: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。之,指知識和道理。
其爲惑也:那些成爲疑難的問題。

原文第一段語譯

古代求學的人一定有老師。老師,是用來傳授道理,教授學業,解答疑難問題的。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知識和道理的,誰能沒有疑惑?有疑惑卻不跟從老師學習,那些成爲疑難的問題,終究不能解決。

《師說》原文第二段

生乎吾前,其聞道也,固先乎吾,吾從而師之;生乎吾後,其聞道也,亦先乎吾,吾從而師之。吾師道也,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?是故無貴無賤,無長無少,道之所存,師之所存也。

原文第二段注釋

乎:於,在。
聞道:聞,聽見,引伸爲懂得。道,儒家之道。
固︰本來。
從:跟從。
庸知︰豈知。庸,豈、難道。
年:這裏指生年。
道之所存,師之所存也︰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。

原文第二段語譯

在我之前出生的人,他懂得知識和道理本來就比我早,我跟從他,並把他當作老師;在我之後出生的人,(如果)他懂得知識和道理也比我早,我也跟從他學習,並把他當作老師。我學習的是知識和道理,哪管他出生之年比我早還是比我晚呢?因此,無論地位高低貴賤,無論年長年少,知識道理存在的地方,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。

《師說》原文第三段

嗟乎!師道之不傳也久矣!欲人之無惑也難矣!古之聖人,其出人也遠矣,猶且從師而問焉;今之眾人,其下聖人也亦遠矣,而恥學於師。是故聖益聖,愚益愚,聖人之所以為聖,愚人之所以為愚,其皆出於此乎!

原文第三段注釋

出人︰超出一般人。
猶且:尚且。
下:低於、及不上。
恥學於師:以向老師學習爲恥。
益:更加,越發。
其皆出於此乎︰大概都是出於這樣的原因吧。其,大概。此,指前文提到的「從師而問」和「恥學於師」。

原文第三段語譯

唉!從師學習的傳統風氣已經失傳很久了,想要人們沒有疑惑很難啊!古代的聖人,他們(的學問)遠遠超出一般人,尚且跟從老師、向老師請教學問道理;現在的一般人,他們(的才智)遠遠低於聖人,卻以向老師學習爲恥。所以,聖人就更加聖明,愚人就更加愚昧。聖人之所以成爲聖人,愚人之所以成爲愚人,大概都是出於這樣的原因吧。

《師說》原文第四段

愛其子,擇師而教之;於其身也,則恥師焉,惑矣!彼童子之師,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,非吾所謂傳其道、解其惑者也。句讀之不知,惑之不解,或師焉,或不焉,小學而大遺,吾未見其明也。

原文第四段注釋

於其身:對於他自己。身,自身,自己。
惑︰糊塗。
句讀︰又稱句逗。古人指文辭停頓處。文辭語意已盡處為句,未盡而須停頓的地方為讀。
或師焉,或不焉:有的請教老師,有的卻不問老師。
遺:丟棄,放棄。

原文第四段語譯

自己的孩子,選擇老師來教他。(但是)對於自己本身卻把從師學習視為羞恥,實在是糊塗啊!那些孩子的老師、教授小孩子文句基本知識的人,不是我所說的傳授道理、解答疑難問題的老師。不懂句讀,就向老師求教;疑難不解,卻不向老師請教。小問題願意從師,大道理卻遺漏忽略,我看不出他的明智之處。

《師說》原文第五段

巫、醫、樂師、百工之人,不恥相師;士大夫之族,曰師、曰弟子云者,則羣聚而笑之。問之,則曰︰「彼與彼年相若也,道相似也。」位卑則足羞,官盛則近諛。嗚呼!師道之不復,可知矣。巫、醫、樂師、百工之人,君子不齒,今其智乃反不能及,其可怪也歟!

原文第五段注釋

百工之人:各種工匠。
相師:互相學習。
族︰類。
道相似也︰懂得的學問也接近。
諛︰諂媚、奉承。
師道:從師學習的風尚。
復︰恢復。
君子︰這裏指士大夫。
不齒︰不屑。齒,並列、排列。指不屑與巫、醫、樂師、百工之人並列。
乃:竟。

原文第五段語釋

巫醫,樂師及各種工匠,不以互相學習爲恥。士大夫一類有官職的人,聽到叫「老師」、「弟子」等稱呼時,就聚在一起來嘲笑。問他們(嘲笑的原因),他們就說:「某人與某人年齡差不多,懂得的學問和修養也接近,(怎麼能稱他爲老師呢?)︰拜地位低的人為師會感到羞恥,拜地位高的人為師則認為有諂媚之嫌。」 啊!從師學習的風尚不能恢復,由此可以得知。巫醫,奏樂之人,各類工匠,是士大夫們所看不起的,現在他們的見識反而比不上這些人了。真是令人奇怪啊!

《師說》原文第六段

聖人無常師,孔子師郯子、萇弘、師襄、老聃。郯子之徒,其賢不及孔子。孔子曰︰「三人行,則必有我師。」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,師不必賢於弟子;聞道有先後,術業有專攻,如是而已。

原文第六段注釋

郯子︰春秋時郯國的國君,孔子曾向他請教官職名稱的由來。
萇弘︰周敬王的大夫,孔子曾向他學習古樂。
師襄︰春秋時魯國的樂官,孔子曾跟他學琴。
老聃︰即老子,春秋時楚國人,思想家,孔子曾向他問禮。
術業︰學問、技藝。
專攻:專門研究。

原文第六段語釋

聖人沒有固定的老師,孔子曾經以郯子、萇弘、師襄、老聃爲師。郯子這一類人,他們的道德才能都不如孔子。孔子說:「幾個人走在一起,其中就一定有可以作為我學習的對象。」因此,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,老師也不一定比弟子賢能,懂得道理的時間有先有後,學問和技藝上各有專長,只是像這樣罷了。

《師說》原文第七段

李氏子蟠,年十七,好古文,六藝經傳,皆通習之,不拘於時,學於余。余嘉其能行古道,作《師說》以貽之。

原文第七段注釋

李氏子蟠:唐德宗貞元十九年(803年)進士。
六藝:指六經,即《詩》、《書》、《禮》、《樂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六部儒家經典。
經:兩漢及其以前的散文。
傳:註解經典的著作。
通,普遍。
拘:拘限、拘束。
時:時俗,指當時士大夫中恥於從師的不良風氣。
嘉:讚許,嘉獎。
貽:贈送。

原文第七段語釋

李氏的兒子李蟠,年紀十七歲,喜歡古文,六藝的經文和傳文都普遍學習了,不受世俗限制,向我學習。我讚許他能履行古人從師學習的風尚,寫了這篇《師說》贈送給他。

師說 主旨

韓愈在篇首開宗明義提出「古之學者必有師」的中心論點,指出老師的責任是「傳道、受業、解惑」,即傳承儒家道統、講授儒家經典、解決學生疑問,進而提出「道之所存,師之所存」,指出指出「聞道」是擇師的唯一標準,這與年紀大小、地位高低貴賤沒有關係,抨擊當時恥於從師的不良風氣。

《師說》賞析

寫作手法:對比論證

「古之聖人」對比「今之眾人」

「古之聖人」的能力較「今之眾人」高,但仍然跟從老師學習,向老師請教學問。相較之下,「今之眾人」的能力遠遠低於「古之聖人」,卻恥於從師學習。所以聖人更加聰明,愚人更加愚蠢。韓愈藉此對比突顯恥於從師學習的風氣的無知與不當。

「擇師而教之」對比自身「則恥師焉」

士大夫為了解決子女屬於小學問的句讀問題,而為他們尋找老師。相反,對於自身對於學習上的疑難,卻不向老師請教。韓愈藉此指出當世士大夫行為的矛盾,從而諷刺他們「小學而大遺」的愚昧。

「巫、醫、樂師、百工之人」對比「士大夫之族」

「巫、醫、樂師、百工之人」是社會的低下階層,是「君子不齒」的人,但他們能夠「不恥相師」,互相學習。相反,「士大夫之族」是社會的貴族人士,但他們因過分在意人的年齡大小、身份高低貴賤而不會從師,反而恥笑那些「不恥相師」的人。韓愈藉此對比指出低下階層的「巫、醫、樂師、百工之人」尚且能夠從師學習,表現更遠較士大夫好,從而抨擊當時恥學於師的愚昧。

寫作手法:舉例論證

韓愈指出了「士大夫之族」不從師學習的原因後,進而說明「弟子不必不如師,師不必賢於弟子」的道理,為了增強說服力,韓愈舉出了萬世師表孔子作為例子,指出孔子「無常師」,尚且跟學識不如自己的郯子、萇弘、師襄、老聃學習,並引用孔子的「三人行,則必有我師」,帶出「術業有專攻」的道理。

句式多變,具說理氣勢

感歎句

1. 「聖人之所以為聖,愚人之所以為愚,皆出於此乎」(推斷語氣)
2. 「小學而大遺,吾未見其明也」(肯定語氣)
3. 「巫醫、樂師、百工之人,君子不齒,今其智乃反不能及,其可怪也歟」(驚訝語氣)

頂真句

1. 「古之學者必有師。師者,所以傳道、受業、解惑也」
2. 「人非生而知之者,孰能無惑?惑而不從師,其為惑也終不解矣」

對仗

1. 「生乎吾前,其聞道也,固先乎吾,吾從而師之;生乎吾後,其聞道也,
亦先乎吾,吾從而師之」
2. 「無貴無賤,無長無少,道之所存,師之所存」
3. 「位卑則足羞,官盛則近諛」

反問句

1. 「人非生而知之者,孰能無惑」
2. 「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」

《師說》歷屆DSE的相關題目及答案

2018年第1(iv)題

人非生而知之者,能無惑?

2018年第1(iv)題答案

2020年第1(iii)題

吾師道也,夫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?《師說》

2020年第1(iii)題答案

何必/哪用/難道

《師說》模擬試題及答案

詞解題:
1. 先乎吾,吾從而師之。
2. 是故無貴無
3. 是故聖益聖,愚愚。
4. 不恥相師
5. 位卑則足羞,官盛則近
6. 作《師說》以之。

句譯題:
7. 師者,所以傳道、受業、解惑也。
8. 吾師道也,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?
9. 余嘉其能行古道。

課文內容題:
10. 根據課文內容,以下哪幾項為正確?
(1)韓愈指出年紀較自己大的人,一定較為賢能。
(2)韓愈以孔子跟不同人學習例,説明「弟子不必不如師,師不必 賢於弟子」的道理。
(3)《師説》一文是針對當時「恥學於師」的歪風而寫。
(4)李蟠不受時俗的影響跟從韓愈學習。

A. (1)(2)(3)
B. (1)(3)(4)
C. (2)(3)(4)
D. (1)(2)(4)

答案:

  1. 本來
  2. 卑賤
  3. 更加
  4. 互相學習
  5. 諂媚、奉承
  6. 贈送
  7. 老師是傳授道理、教授學業、解答疑難問題的人。
  8. 我學習的是道理,豈用理會他出生之年較我早還是晚呢?
  9. 我讚許他能夠踐行古人從師學習的風尚。
  10. C

想獲得更多模擬試題練習,按下方連結!

【DSE中文】十二篇範文溫習題(附答案)(上)

【DSE中文】十二篇範文溫習題(附答案)(中)

更多DSE中文資訊

如對於DSE中文有任何問題,如私人補習、網上補習等,歡迎 Follow以下網頁及 IG,入面有齊所有你想知道和你需要知道的DSE資訊,助你全力應戰DSE!!!!

「學博教育中心 Learn Smart Education」網頁:
https://learnsmart.edu.hk/
「學博教育中心 Learn Smart Education」Facebook:
@學博教育中心 Learn Smart Education
「學博教育中心 Learn Smart Education」Instagram:@learnsmarteduhk
「中文拔尖導師 Issac Lo」 IG:@dse.issaclylchi
「中文補底導師 Jayden Chan」 IG:@jayden_chinese
「中文及中史導師 Andrew Yip」 IG:@dsec.history
「更多線上課程」:https://upgradehk.com/

如果你對以上內容有任何疑問,歡迎WhatsApp查詢

繼續閱讀

【DSE中文寫作手法】超詳細解析!卷一卷二必用:人物描寫法、景物描寫法
DSE中文卷一閲讀理解必定會考同學不同的寫作手法。釐清這些寫作手法後,幫助同學應付卷一閱讀理解外,也有助同學處理DSE中文卷二寫作喔!因此,今天就先為大家整合了十... >>>>繼續閱讀>>>>
【DSE中文卷二寫作】中文作文必備四大結構:審題、立意、選材、佈局
不少同學在面對DSE中文卷二寫作時,看完題目後,還沒有具體想法就立即下筆,邊想邊作,以爲能夠把握時間,分秒必爭。事實上,這個做法很容易令到文章結構散亂,沒有重點... >>>>繼續閱讀>>>>
【DSE中文】十二篇範文溫習題(附答案)(中)
DSE 中文卷一中的十二篇範文是已知的必考範圍,相信大家都對它們不陌生。對於閱讀理解能力不高的同學而言,這十二篇範文絕對是能夠提升 DSE 中文卷一考試表現的關鍵。因... >>>>繼續閱讀>>>>
【DSE中文】十二篇範文溫習題(附答案)(上)
DSE 中文卷一中的十二篇範文是已知的必考範圍,相信大家都對它們不陌生。對於閱讀理解能力不高的同學而言,這十二篇範文絕對是能夠提升 DSE 中文卷一考試表現的關鍵。因... >>>>繼續閱讀>>>>
【DSE中文卷二寫作能力】狀元中文卷二5**的應試策略,原來秘藏在這裏!?
DSE中文卷四説話被取消後,DSE中文卷二寫作與卷一閲讀理解的分數比重都由24%增加至32%。不少考生因爲理解錯題目要求,就一子錯,滿盤皆落索。大部分的考生對中文卷二寫... >>>>繼續閱讀>>>>
【DSE中文卷一閱讀理解】死亡之卷,你有所不知的必備應試策略大公開!
自從DSE中文卷四説話被取消後,DSE中文卷一閲讀理解的分數比重由24%增加至32%。向來被視爲「死亡之卷」的卷一,不少學生對於卷一的答題次序和方向都十分迷惘。同學千萬... >>>>繼續閱讀>>>>

繼續閱讀

【中文修辭手法】一次教識你比喻、比擬的用法!成為中文修辭專家!(內含詳細例句教學)
根據非正式統計,比喻句是大部份學生最先接觸的修辭手法。但是,至今仍然有不少學生未能分辨「比喻」和「比擬」兩者的分別,有學生甚至誤會只是「譯名不同」,即使略知... >>>>繼續閱讀>>>>
【文言文教學(下)】文言文有甚麼技巧?一技拆解詞類活用的技巧!(內含測驗和答案)
上一篇【文言文教學(中)】所學的通假字,相信同學已略探文言文之奧秘。文言文的字詞變化除了有一詞多義、通假字外,還有詞類活用。橫跨數千年,為何字詞的詞性會有所... >>>>繼續閱讀>>>>
【文言文教學(中)】教你二十大常見通假字,一招令你掌握文言文技巧!(內含測驗和答案)
接【文言文教學(上)】所學的一詞多義,相信同學對文言文的字詞之廣已有一定認知。文言文的字詞變化除了有一詞多義外,還有通假字。從古至今,為何會出現通假字的情況... >>>>繼續閱讀>>>>
【文言文教學(上)】認識基礎文言文常用字詞,輕鬆搞懂一詞多義的概念!(內含測驗和答案)
相信有不少同學對文言文有着「解不通」的困擾,面對熟悉的字,字義卻與自己想像的天差地別。文言文最基本的概念除了句式變化外,還有一詞多義。文言文經常出現的字詞有... >>>>繼續閱讀>>>>
【聲聲慢】DSE中文卷一|十二篇範文語譯+主旨+賞析(附DSE相關題目及答案)
相信各位同學對DSE中文卷一的十二篇範文都不陌生,既然這是卷一閲讀理解中唯一已知的必考部分,這部份絕對是不容有失的! 有見及此,小編替大家整合了李清照《聲聲慢》... >>>>繼續閱讀>>>>
【青玉案】DSE中文卷一|十二篇範文語譯+主旨+賞析(附DSE相關題目及答案)
DSE中文卷一自新增十二篇範文至此,同學都對其中的內容不陌生,但十二篇範文溫習起來頗費神,既要背誦原文,又要溫習語譯,主旨、文章重點、寫作手法更是不能忽略。內容... >>>>繼續閱讀>>>>